【冷知識-10】計算尺與打孔卡


前引

        1981年夏,在美國念完研究所,回國時給母親帶了一具「通用電氣公司」GE-1500瓦大功率吹風機;那個年代,如此大功率兼多功能吹風機,甚是罕見,母親很順手地用了多年;後來她中風又失智,不能自己沐浴,鮮少再使用它;照顧母親的第一位菲傭,一頭披肩秀髮,每晚沐浴後,手持Dryer大吹特吹,結果用壞了,是保險絲短路,我給修好;過後印尼外傭也長髮披肩,某日、她苦著臉拿吹風機找我,說壞了;這回,我不堪再戴起老花鏡拿傢伙折騰它,算算年歲,它在咱家已奉獻了整整40年,是該功成身退了。

四十年前給母親買的GE-1500瓦大功率吹風機

        友人聽說有用了40年的吹風機,打趣說是骨董,該留下來紀念;我說家裡新玩意沒,老東西倒不少(包括我自己);說著傳了下面兩個玩意,問:可曾識得、或瞧出端倪?

左圖:Slide Rule計算尺    右圖:FORTRAN Statement(Punch Card)打孔卡

講古

        在電腦/電算機尚未問世的前兩三百年裡,普羅大眾如木匠、商人、航海家、砲兵、稅收人員…等,工作上或生活裡,無不需計算;至於繁雜工程運算,如乘/除/次方/開平方/開立方/對數log/指數e/三角函數…等等,更得仰賴它;至於宏偉建築設計,它更無役不與,舉凡法國艾菲爾鐵塔、英國倫敦橋、美國紐約帝國大廈、自由女神像,乃至一/二次大戰的火炮射程運算、航空/航海導航、戰機/戰艦設計,也全賴這不起眼玩意,一把…「計算尺Slide Rule」。

計算尺正確握法
(圖片來源:https://favpng.com/png_view/slide-rule-clip-art-png/wEbvRPZB)

先驅

        1622年,英國劍橋國王學院數學家威廉•歐垂William Oughtred,將兩把早先由倫敦格雷沙姆學院Gresham College的埃德蒙·甘特Edmund Gunter教授發明的計算器,整合為一,是計算尺Slide Rule的發明人(註:他也是將X符號,表示為乘法運算代號的第一人。)

計算尺發明人:英國劍橋國王學院數學家威廉•歐垂William Oughtred
(圖片來源:By Wenceslaus Hollar – Artwork from University of Toronto Wenceslaus Hollar Digital CollectionScanned by University of TorontoHigh-resolution version extracted using custom tool by User:Dcoetzee, Public Domain, 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/index.php?curid=6241652)
不同形式大小與材質(竹子/櫸木/壓克力/鋼質)計算尺
(圖片來源:https://wordpress.com/post/windmillsofurmind.wordpress.com/3138)
        享「榮登月球美譽」的1960年美製Pickett N600-ES 袖珍型5吋計算尺;
該計算尺亦為美國太空總署,供太空人任務時隨身攜帶裝備,曾參與過Apollo 11 及Apollo 13等至少五次太空任務
(圖片來源:ttps://americanhistory.si.edu/collections/search/object/nmah_694174)

風起

        1970年代以前,計算尺等於是工程師身分象徵,好比聽診器之於醫生行業一般;享譽國際的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,2013年退休前封山之作「風起The Wind Rises」一片裡,設計「零式戰鬥機」的男主角-工程師崛越二郎,所有孜孜不息的研發演算,依靠的就是一把計算尺,該片中「計算尺」曾出現於多個場景

三菱重工設計師崛越二郎的戰機設計團隊(幾乎人手一把計算尺)

崛越二郎孜孜不息地日以繼夜研發戰機

豪氣柔情

        最催人淚的一幕,是抱病的女主角菜穗子,深夜陪夫婿挑燈設計戰機時,要二郎伸手握住她;伉儷情深的二郎如願以從,左手緊握菜穗子,右手繼續拉他的計算尺進行運算,同時豪氣干雲地說了這麼一句:如果有單手使用計算尺比賽的話,我一定可以奪冠;淒美浪漫、令人動容。

菜穗子要二郎伸手握住她

鶼鰈情深,緊緊握著菜穗子的手,崛越二郎仍不忘戰機設計工作

豪氣柔情的二郎如是說

三菱重工設計師崛越二郎設計的「零式戰鬥機Mitsubishi A6M Zero」曾令盟軍聞之喪膽

軼事

        計算尺應用上還有一則傳聞趣事:德國火箭專家沃納•馮•布勞恩Wernher von Braun,也是著名德國V-2火箭總設計師,在二戰結束後,到美國太空總署從事航天計劃,負責NASA阿波羅4號、農神5號…等設計工作;據說,他赴美時隨身只帶了兩把三十年代計算尺,而且,終其一生,再也沒用過任何其他形式的袖珍科學計算器;顯然,計算尺在他生涯所有設計和參數演算上,都完美地達成了必要任務。

個人體驗

        我大學四年的所有理工課程,包括天文航海、輪機計算,所有作業考試,靠的全是一把精準度千分位的10吋計算尺;它也有小兩號size,可擱在上衣口袋;一般而言,日製品質較好,最精準的則是德製的。

        1972年,史上第一部袖珍科學計算機Hewlett-Packard的HP-35誕生(因面板上共有35個按鍵得名);四年後的1976年,德州儀器-Texas Instruments推出TI-30掌上型工程計算機,具備更先進的三角/對數/函數/指數…運算功能;從此,前後稱霸近三世紀、走過一/二次世界大戰、計算過德國V-2火箭、設計出日本零式戰鬥機的「計算尺」,終於壽終正寢,走入歷史。

左圖:1972年史上第一台袖珍科學計算機HP-35;

(圖片來源:By Seth Morabito – originally posted to Flickr as HP 35 Calculator, CC BY 2.0,)

右圖:1976德州儀器推出的掌上型工程計算機TI-30 (圖片來源By D. Meyer – Photo made by myself with Pentax Optio S40. Edited and scaled with The GIMP., CC BY-SA 3.0,)

新知

        1973年的大四下學期,學校回來了兩位喬治亞理工學院「電算機」博士,共同開了一門「電算機入門」,礙於場域,只能有30人選修,我忝為其一;第一堂課坐進教室時,窗邊和走廊上,擠滿了兩三倍旁聽同學;今日恐怕很難想像當年那個盛況;六年後(1979年)公費到美國念機械研究所時,我已捨計算尺,改用掌上型計算機,當時用的是HP-45,時價美金299元,還可藉一小片磁片,插卡書寫程式去Run與繪圖;電算機的進展,真是一日千里。

優缺點

        掌上型/工程計算機,今日不但隨處可見,且運算功能強大,但計算尺仍有甚多其難望項背之處,試舉幾例…

1.計算尺能使「準度和效度」誤差得以修正;通常計算尺精準度可到千分位,這與大多數工程公式所要求的準確度相符,例如,材料精度為2到3位,因此,計算尺運算結果,在安全係數-典型值1.5倍之上,在建築誤差變化和材料變化上,均在安全範圍值內;而、當今袖珍計算機的準度,儘管高達小數點7至10位,但實際運算結果,不可能比輸入值來得更有準度,因此,計算機的優點不具實用價值;

2.使用計算尺時,移動游尺Cursor獲得答案,要將演算結果的數量級數Order of Magnitude考慮在內,例如1.5 × 30 = 45和1.500.000 × 0.03 = 45,000的運算結果,只是Order of magnitude不同而已;對工程人員而言,運算結果的效度,依Order of Magnitude越大而越精準,但在計算機上,這種運算效度的優點幾不存在,因為電腦或計算機操作者,可能不是工程人員,而是一位沒有判斷數字合理效度的一般操作員;

3.計算一系列乘/除法時,若因數factors相同,答案不用進一步操作,可直接在計算尺另一端瞥見,例如,計算任何乘2運算,只要用眼看,不需動手;此一優點,在計算如考試成績的百分比時,甚為實用;

4.計算尺是制式標準化器械,換一把尺,無須再重新學習使用方式,不像今日的計算機,因日新月異,換個型號或廠牌,就得重新學習該機如何使用;

5.使用計算機之餘,如能再用計算尺進行檢驗,好處是重要計算經兩次分別演算,有校對之功;因為這兩類演算器械差異區別太大,概率上說,不可能連著兩次用不同器械運算,都犯下同樣錯誤;

6.計算尺不用電池,那怕海枯石爛、地老天荒,依舊可輕易、甚至如風起動畫片主人翁,崛越二郎一般,單手即可操作,而且攜帶輕便;更妙的一點是,它還可兼供搔後背癢時使用;很難想像一個人,如何用掌上型計算機來搔後背的癢

7.不許攜計算機進考場時,可用計算尺,因為80後教師,看不懂那是啥玩意;不過,我那1979年次、天性好奇、念台大化工的小犬例外;他大二暑假某日,在我書房瞧見「計算尺」,經我略為解說,外加他自行參考Instruction練習,竟用得極為順手,甚至,該學期期末化工考試,他也捨計算機,改用計算尺作答;據他說,老師監考時發覺他竟手拉計算尺演算,驚奇之餘、大表讚賞(這、約莫也推測得出,他的老師的確是「老」師了)。

缺點

        除了速度/容量比不上現今掌上型科學計算機,如果還硬要挑計算尺缺點,那最大(或唯一)不足處,就是不能做加/減法運算,得用算盤/心算/或其他輔助工具,如手指頭等,做輔助運算。

FORTRAN Punch打孔卡

        早在PC尚未問世前(當然也沒鍵盤,更沒滑鼠),程式撰寫,得完全依賴Punch Machine打孔,好比舊式打字機一般,事先在紙本上寫好語言,再逐一藉打孔機在卡片上打出孔,然後將整疊卡片,用橡皮筋捆紮好,交給電算機室助教,排定順序讀卡,最後,再等著跑完的結果列印。

        我的FORTRAN-4語言是1979年念的,不過,隔年實驗室就有了PC,只是沒硬碟,DRAM也小,得藉8吋、350K軟式磁片Floppy Disk開機或跑程式;沒事時,還得用乾淨絨布之類的拭紙,沾些酒精揩拭磁片上沾染的灰塵。

關鍵少數

        先書寫好程式,再用FORTRAN Statement打孔機,一一敲出孔洞、再跑程式;這畫面,在2016年好萊塢「關鍵少數Hidden Figures 」電影裡出現過;飾演女主角上司的非裔數學家桃樂絲•范恩,自行鑽研學習FORTRAN程式後,潛入IBM電算機房,用厚厚一大疊卡片,RUN出結果;那幾幕分鏡畫面,若仔細留意,可見一大疊書寫好也打過孔,預備送進電算機主機讀取的卡片。

IBM 026 Keypunch打孔機(圖片來源:By Ben Franske – Own work, CC BY-SA 4.0,)

左圖:寫好程式語言的打孔卡片 (圖片來源:By Arnold Reinhold – I took this picture of an artifact in my possession. The card was created in the late 1960s or early 1970s and has no copyright notice., CC BY-SA 2.5,)

右圖成疊打過孔、用橡皮筋捆紮妥當的卡片(圖片來源:By ArnoldReinhold – Own work, CC BY-SA 3.0,)

早年學生打孔模樣 (圖片來源:By Bundesarchiv, B 145 Bild-F031434-0006 / Gathmann, Jens / CC-BY-SA 3.0, CC BY-SA 3.0 de,)

1962.2.20身負人類第一度繞地計畫重任的Project Mercury,IBM公司的Mercury-Atlas 6 (MA-6) 電腦主機Dual 7090s;(圖片來源:NASA, Public domain, via Wikimedia Commons)

補註

1.本文所提計算尺,是「標準型直算尺-Standard Linear Rule」,實際運用上,尚有「圓算尺Circular Slide Linear Rule」,供機械設計與飛航定位用,及「柱算尺Cylindrical Slide Rule」,是直算尺改良版,呈圓柱形狀,刻度較準,但不若直算尺攜帶方便;不過,這些不在本文範疇,就表過不談。

2.「風起」動畫片裡的飛機設計師-崛越二郎乃真人真事,他從小嚮往飛行,惟礙於近視,未能一圓凌雲壯志、翱翔天際夢想,後來就讀東京帝大航空工程系,畢業時適逢二戰,進入三菱重工Mitsubishi,成為航空設計菁英;他曾奉公司之命,遠赴德國參訪,返國後,以設計主任身分,率團隊研發出令盟軍聞之喪膽的「零式戰鬥機」;戰後,崛越辭職回母校任教,擔任宇航研究所講師,其後執教日本防衛大學、東京大學,1982年卒,享壽78歲;片中有關他率團隊設計飛機的事,均有所本;至於與女主角菜穗子火車上邂逅,乃至後來淒美浪漫的愛情與婚姻,則屬虛構情節。

3.目前已是骨董級的計算尺,可能只有「跳蚤市場」或「二手貨」專賣店,偶有得見,但是,前題是買家得識貨,知道那是什麼玩意;所以,下回您若是在哪個角落,不期而遇、瞧見一把計算尺,可千萬別錯過收藏的大好機會。

4.2004年,小女就讀美國公立高中時,學校為家境不好,買不起PC或計算機的學生(多為非裔/拉丁裔),提供免費租借的德州儀器TI-83或TI-84+掌上型工程計算機,專供學生寫作業/考試,及SAT/ACT等大學入學測驗時使用;此免費租借計算機,供學生寫作業或應考政策,在美國公教體系已施行有年;如今,時隔近20載後,我們這裡竟還有教育學者/專家/學生家長,對考試用計算機一事,持堅決反對態度,想來不禁叫人喟嘆

銘謝

        文中引用動畫大師宮崎駿「風起The Wind Rises」一片中之圖片,其版權均隸屬日本「吉卜力工作室スタジオジブリ」,謹此致謝。

~ 由 黑髮男子 於 2022/06/05.

2 回應 to “【冷知識-10】計算尺與打孔卡”

  1. 好文!

  2. 謝謝鼓勵。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