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冷知識-11】馮婦非「婦」


插曲

          離開教職近一年,日前接獲通知要支援暑期課程;昨日返校開會,跟同事打趣,說自己這是「再作馮婦」;女同事回說;你是男生耶,怎麼這麼說?

          聽了啞然,不好意思要對方回去看看書;按「再作馮婦也當「重作馮婦」或「又作馮婦」,比喻重操舊業,又回頭幹本行;但馮婦是男子名,戰國時期晉人,並非馮姓婦人

典出

《孟子.盡心下》第七章、原文…

          齊飢。陳臻(1)曰:國人皆以夫子將復為發棠(2),(3)不可復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孟子曰:是為馮婦也。晉人有馮婦(4)者,善搏虎,卒為善士。則之野,有眾逐虎。虎負(5),莫之敢(6)。望見馮婦,趨而迎之。馮婦攘臂(7)下車。眾皆悅之,其為士者笑之。

注解

(1)陳臻:孟子弟子,曾隨孟子周遊列國,又稱陳子,生卒年不詳。

(2)復為發棠:棠,地名,今山東即墨南邊;過去齊國災荒時,孟子曾勸齊王,開啟棠地糧倉,賑濟災民;此處指重新勸齊王開啟糧倉賑濟災民。

(3)殆:副詞,表示大概、恐怕、也許,是推測或不肯定的語氣。

(4)馮婦:人名,應為男子,姓馮名婦(詳見考證)。

(5)嵎:也作「隅」,指山勢彎曲險阻之地或角落;負嵎,指依恃地勢險要藏身;原指老虎藏在險阻角落,抵抗不從;此又衍生另一成語,比喻依恃險要地勢,進行頑強抵抗,稱「負隅頑抗」。

(6)攖:動詞;觸犯、挨近。

(7)攘臂:捲起袖子、伸出胳膊,預備採取行動的樣子。

白話

          齊國遭受飢荒,弟子陳臻對孟子說:國人都以為,老師會再勸齊王,請他開啟棠地的糧倉來賑濟災民,您大概不會再這麼做了吧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孟子說:再這麼做豈不就成馮婦了。晉國有個叫馮婦的人,擅長打老虎,後來改行不再打虎,成了善人。一天他到野外,看見很多人正追逐一隻老虎,老虎背著山勢險阻,沒有人敢靠近;此時馮婦遠遠而來,眾人望見連忙迎他;馮婦於是挽起衣袖,伸臂下車打虎,眾人很是高興,可學者們卻嘲笑他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此處,孟子以晉國善於搏虎的馮婦為例,表示自己確實不會再回齊國勸諫齊王,是成語「重作馮婦」由來。

考證

1.由孟子原文「卒爲善士」一句,當可推測馮婦性別;蓋「」字在古漢語雖有多重解釋,如:士民、士子、軍士…,但除通假用法「仕女」,無不指男子(通假:指同音字或近音字相互通用或假借,古書裡常見通假用法),即便此處「仕/士女」一詞,亦泛指「男女」,而非官宦人家女子、或古代以貴族婦女或美女為題材的國畫「仕女圖」所稱之「仕女」。此外,「」的稱呼,也多見於成年男性,如《論語·泰伯》篇「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遠」,亦指男子。

2.撲打老虎不是樁簡單事,具打虎能力者,歷來概為男子,如水滸傳裡孔武有力的武松,景陽崗徒手打死猛虎,為英雄好漢典範;又如西晉除三害的周處,曾射虎斬蛟;至於二十四孝扼虎救父的十四歲孝女楊香,孱弱女子即能掐住老虎脖子,拯救父親虎口脫險,乃激勵人心,提倡孝道的民間流傳故事;考量孟子所處戰國時期(西元前403~前221)風俗人情,應鮮有能撲打老虎婦女;故、孟子雖未明言,「馮婦」當可確定:是一姓馮名婦男子

~ 由 黑髮男子 於 2022/06/14.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