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冷知識-12】咫尺天涯若毗鄰


從我家就看得見俄羅斯!

I can see Russia from my house! – Tina Fey, Sep 13, 2008

鬧劇

          2008年美國第44任總統大選,亞利桑那州共和黨參議員約翰·麥肯(2018已故),找了阿拉斯加州州長莎拉·裴琳Sarah Palin搭檔,後來雖然輸給歐巴馬,但競選過程裡,裴琳鬧的不少笑話,倒讓她因此名聞海內外。其中最著名的一則,是該年9月11日,接受ABC電視台外交政策專訪時,裴琳說了這麼一句「俄羅斯是我們的隔壁鄰居,從阿拉斯加州的一座島上,你就看得見俄羅斯-They’re our next-door neighbors, and you can actually see Russia from land here in Alaska, from an island in Alaska.」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兩天後,國家廣播公司NBC脫口秀「週六夜現場Saturday Night Live」節目,當紅的喜劇演員蒂娜·費Tina Fey,假扮莎拉·裴琳搞模仿秀,語帶諷刺地把裴琳的話濃縮成「從我家就看得見俄羅斯! – I can see Russia from my house!」;次日,全美各大平面及電子媒體,爭相把這句話置放在頭版標題;從此,成了家喻戶曉、人人傳誦的諷刺經典。不但如此,2012年HBO自製電影「選情告急Game Change」一片裡,幾乎也全把重心擺放在這位鳳毛麟角、百裡挑一的副總統候選人–莎拉·裴琳離經叛道的糗事上。

電影「選情告急Game Change」海報文宣

圖片來源:By HBO – http://www.impawards.com/tv/game_change.html, Fair use, 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/index.php?curid=349778941

從我家就看得見俄羅斯!

身為一州之長、及副總統候選人,裴琳說錯話了嗎?

真相

          美國最西端的「阿拉斯加州Alaska」與俄羅斯最東端「遠東聯邦管區Far Eastern Federal District 、楚科奇自治區Chukotka Autonomous Okrug」下轄的「楚科奇區Chukotsky District 」,只隔著一道最窄處82公里(51英里),水深30至50公尺的白令海峽Bering Strait;海峽當中,有著一對鮮為人知、間隔只有3,800公尺的「戴奧米德群島Diomede Islands」。

白令海峽當中的戴奧米德群島
東向(右端)為阿拉斯加州的西華德半島Seward Peninsula
西向(左端)為楚科奇自治區的楚科奇半島
圖片來源:By NASA/GSFC/JPL/MISR-Team – http://photojournal.jpl.nasa.gov/catalog/PIA02638, Public Domain, 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/index.php?curid=262475
(太空總署MISR’s衛星攝於August 18, 2000 )

圖片來源:太空總署 Operational Land Imager (OLI) 計畫 Landsat 8衛星,攝於June 2/6, 2017

戴奧米德群島 (由北方拍攝、左小/右大戴奧米德島)
圖片來源:By Dave Cohoe – en:Diomede Islands Bering Sea July 2006.jpg, CC BY 3.0, 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/index.php?curid=1137880
 

國界

          由衛星空照與地面圖照來看,兩島貌似一對孿生兄弟;事實上,在1867年美俄兩國的「阿拉斯加交易Alaska Purchase」案裡,當美國以時價720萬美金,從帝俄手中買下阿拉斯加時,兩島主權均仍隸屬俄國;交易之後,政治轄屬上,「大戴奧米德Big Diomede」島屬俄羅斯,「小戴奧米德Little Diomede」屬美國,雙方以兩島中線為界,迄今已155年。

名稱

          「戴奧米德群島」一詞,源於1728.8.16 丹麥探險家Vitus Bering的登島;當日恰是俄羅斯東正教紀念殉道聖人戴奧米德St. Diomede的大日子,因此,帝俄以此命名紀念兩島的發現;不過,最早登島造訪,而且也是第一位發現白令海峽的人,是俄羅斯探險家Semyon Dezhnev,他比命名白令海峽的Vitus Bering還要早上80年發現兩地。

          1640年代初期,他銜俄皇之命探訪西伯利亞與遠東,尋求商機兼開拓疆土,幾度嘗試失敗後,1648.6.20 探險隊發現了白令海峽與大小戴奧米德島,但、令人婉惜的是,礙於資訊傳遞的延宕與回報阻隔,陰錯陽差下,海峽竟以比他晚了80年才發現的 Vitus Bering名字命名,就連戴奧米德群島,也是以Vitus Bering登島之日,紀念聖人戴奧米德St. Diomede命的名。

小戴奧米德

          小戴奧米德島面積7.3平方公里,最早的島民,根據記載,是北美伊努伊特人Inuit分支下的依努皮雅特人Inupiaq;2010美國人口普查,尚有115位原住民(比1990年最高峰178人,流失近1/3);島民以海洋哺乳動物、鱈魚、螃蟹、海鳥為主食,賴皮草交易維生,擅長雕刻海象牙;島上有一所小學、一間診所、一家自助洗衣店、一台冰淇淋販售機,村內禁售酒精性飲料;年溫介於10 °C(夏)到−14°C(冬),對外交通以不定期船班、及藉滑翔起落架起降的小飛機為主,每週一次郵班服務;由於海象欠佳及浮冰影響,運補貨輪船期不定;平日儲備雨水與融雪,是主要水源;電力藉發電機供應;成千上萬海鳥,與時不時造訪的海鷗、鯨魚、海象,及隨浮冰而來的北極熊,是島上自然景觀特色。

小戴奧米德島西側一隅

圖片來源(左):

https://web.archive.org/web/20070207013445/http://arctic.bio.utk.edu/AEO/Diomede%20images/Diomede%20images/Diomede%20Village.jpeg,Public Domain,

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/index.php?curid=3484250

圖片來源(右):

By Unites States Coast Guard, Petty Officer Richard Brahm – U.S. Coast Guard photo ID 080825-G-5352B-005Photo page: [1]Photo description page: [2]U.S. Coast Guard Visual Information Gallery [3], Public Domain, 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/index.php?curid=8016761

左圖:近景為小戴奧米德島,背景為大戴奧米德島 右圖:小戴奧米德島上民宅

圖片來源:https://web.archive.org/web/20060528122131/http:/www.geo.umass.edu/projects/chukotka/dioimag.html

          冷戰期間,美蘇兩強敵意對抗,大小戴奧米德兩島之間,不再允許島民如過往一般互通往來,使得分隔兩島寬3.8公里水域,被稱為冰幕Ice Curtain;1987.8.7美國長泳女將Lynne Cox在冰冷海水中,花了兩小時,成功地從小戴奧米德島游到大戴奧米德島;時隔四個月後,美蘇兩強在白宮簽屬「中程核武協議IMF Missile Treaty」,兩國元首-雷根總統、與戈巴契夫總書記,為此事還同時舉杯向Lynne Cox女士道賀。

大戴奧米德

          大戴奧米德島,因地處國際換日線之西,享有「明日之島Tomorrow Island」別號;面積比小戴奧米德島大約莫三倍,有29平方公里,且與小戴奧米德島一樣,島民以依努皮雅特原住民為主;二戰期間,前蘇聯軍方將該島軍事化,戰後,島上居民被迫遷徙,徒剩氣象站一座,及俄羅斯聯邦邊境安全防衛部少許人員駐守;始自2012年,白令海峽靠俄羅斯這一端,經俄國官方宣告為軍事管制區,外籍人士或研究團體,若事先申請獲准,得以團進團出方式造訪;不過,該島現今已無百姓居住。

由小戴奧米德島上眺望大戴奧米德島(國際換日線在水域中央)
圖片來源:By Anant Kamath – Own work (Original text: I (Anant kamath (talk)) created this work entirely by myself.), CC BY-SA 2.5 in, 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/index.php?curid=9984790

泳渡

          九年之前的 2013.8.4,為慶祝第25週年由阿拉斯加到西伯利亞之間的「友誼之翔Friendship Flight」活動,由17個國家的65位海泳高手,共同舉辦了一場長達五天的「泳渡海峽」接力壯舉;雖然海峽直線最近距離為82公里,但、由於高達每小時20節的洋流流速影響,全程多出1/3,總長達110公里;這也是歷來首次有如此大規模橫跨海峽的游泳盛事

          活動從俄羅斯這一端楚科奇區、德札亞夫岬Cape Dezhnyov下水開始,直到對岸阿拉斯加州、西華德半島、威爾斯王子岬登岸為止,65位海泳好手,在攝氏5度水溫下輪班下水接力,中間一度因海象惡劣,全員回到俄羅斯遠東艦隊醫院船Irtysh號上等候了近10小時;此外,因為大小戴奧米德島中間的國界線關係,兩端分別由美俄海軍艦艇從旁協助,提供必要休憩與安全防護;六天後的2013年8月11日,最後一批接力泳將,順利登上威爾斯王子岬,活動圓滿畫下句點。

(註:以下圖片採自該活動FB粉絲網頁Bering Strait Swim – Russia to America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eringStraitSwim;相關資訊請參考該FB粉絲網站)

近處伴隨的俄羅斯遠東艦隊醫院船 Irtysh號,及橫渡大戴奧米德島海域時背景

六天奮力不懈,登上目的地威爾斯王子岬之前,最後12公里海泳,從放大的迂迴蜿蜒軌跡圖,可以想見當時洋流力道的強勁;上圖標示處,大小戴奧米德島清晰可見

六天接力終點,阿拉斯加西華德半島、威爾斯王子岬登岸
(照片正中持中國旗幟者為大陸泳將周漢民Zhou Hanming)

國際換日線

          大小戴奧米德島島之間,隔著一條看不見的東西經180度子午線Meridian(亦稱經度線Longitude),即國際換日線 International Date Line;往東(向右)跨線,日期減一天;反之,往西(向左)跨線,日期增一日;因此,兩島雖僅相隔3,800公尺,但時區不一;阿拉斯加這邊是-9,楚科奇半島那端則是+12,所以,在小戴奧米德島這一邊,看到的是21個鐘頭之後的「明日俄羅斯」。

          理論上,緊鄰換日線的大小戴奧米德島,時區應當是+12(俄羅斯)、與-12(阿拉斯加);但、為銜接美國本土的四個連續時區(始於東岸-5,到西岸-8),實際運作上,阿拉斯加州時區並非-12,而是延續美國西岸-8時區後的-9,也因此,兩島日期雖相隔一日,但時差僅 21小時;參考下圖:

左圖:實際應用上的國際換日線折線(標示處為星期日與星期一的21小時時差)

右圖:包含加拿大在內的實際北美時區圖

圖片來源(左):By First file version uploader was User:Jailbird – No source for the course of the Date Line! (Compare with e.g. Timezones2008 UTC-11.png), CC BY-SA 3.0, 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/index.php?curid=147175

圖片來源(右):

By CIA World Factbook – Source: CIA World Factbook, uncopyrighted.PDF version, Public Domain, 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/index.php?curid=1044812

左圖:穿過英國格林威治天文臺的東/西經 0度子午線(圖上圓圈處白令海峽)

右圖:位於太平洋中心,東西經180度交會的國際換日線(理論上的直線)

圖片來源(左):By Edgar Bonet – Own work, CC0, 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/index.php?curid=44223378

圖片來源(右):By Johannes Kalliauer – Own work based on: Europe on the globe (red).svg, CC BY-SA 3.0, 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/index.php?curid=92027528

穿越白令海峽與大小戴奧米德島之間的實際換日線折線
(圖中時間以格林維治時間的清晨四點為準)
圖片來源:By Another Matt (talk) – I (Another Matt (talk)) created this work entirely by myself, incorporating a map from http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iki/File:Blankmap-ao-090N-north_pole.png , which is stated to be public domain, CC0, 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/index.php?curid=118635803

跨海通道

          大小戴奧米德島,位處亞洲與北美洲要衝,因地理位置特殊,歷來不斷有興建跨白令海峽大橋、隧道、大橋兼隧道…等等方案,希望藉由海峽當中的大小戴奧米德島為中途站,構成連通北美與亞洲的倡議

1. 2007與2011年,俄羅斯官方曾兩度提議修建一條耗資650億美金,總長103公里,號稱全世界最長的海底隧道TKM–World Link 

2. 2014年,中國大陸亦在一帶一路計畫中的「美-加-俄-中鐵路案US-Canada-Russia-China Railway」中披露,擬興建一條穿越白令海峽的200公里海底隧道,預計完成後,美中兩國人民只要搭乘火車,可於兩日內互訪;

3. 1958年,中央研究院院士(亦榮膺中國科學院院士)、預力混凝土Prestressed concrete施工法發明人,享「預應力學之父」美譽的華裔結構力學/橋梁工程專家林同棪,曾倡議興建一座「洲際和平大橋Intercontinental Peace Bridge」,藉大小戴奧米德島、橫跨白令海峽,連接美國阿拉斯加與俄羅斯西伯利亞;1968年的可行性評估,總長80公里(50英里),成本10億美元;26年之後的1994年,重新核算成本為50億美元。

          電視「發現頻道Discovery Channel」節目中的「極端工程Extreme Engineering 」紀錄片,於2003.4.30 (第一季第五集),播放的白令海峽大橋Bridging the Bering Strait專輯,曾詳盡介紹過此計畫,當時預估總工程經費,包括聯外道路、雙軌高速電氣化鐵路、所有管道設施、及硬軟體設備…等等,耗資將高達美金1050億元,是1994年完工、貫穿英倫海峽、總長50公里的「英法海底隧道」建築經費五倍有餘;林同棪先生跨白令海峽的「洲際和平大橋」設計圖如下,擔任中途點的大小戴奧米德島,清晰可見 (註:林同棪先生於2003年病逝美國加州,享壽91歲;台灣的關渡、忠孝、及橫跨高屏溪的南二高斜張大橋,上海南浦大橋…等等,及國外許多知名大橋,均為其設計建造傑作)。

林同棪先生設計的「洲際和平大橋The Intercontinental Peace Bridge」示意圖
圖片來源:By Cleaned up and annotated by contributor. – Source of basemap: World Aeronautical Chart CC-8, 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, Public Domain, 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/index.php?curid=1539092

公道

          2008美國總統大選時,媒體一面倒對裴琳質疑抨擊不斷,認為她不瞭解國家事務,對外交政策一無所知,甚至認為她「完全沒準備好要當副總統」、「是候選人裡最不合適的一位」;這些負面批評,容或有其依據,不過,在接受ABC電視台專訪時,裴琳的那句「俄羅斯是我們的隔壁鄰居…,…就看得見俄羅斯。」得特別留意原文,尤其是最後一句:They’re our next-door neighbors, and you can actually see Russia from land here in Alaska, from an island in Alaska.」;注意裴琳補上的:…,從(我們)阿拉斯加州的一座島上

          打從襁褓之年起,就舉家定居阿拉斯加的莎拉·裴琳,不但在阿拉斯加接受過完整養成教育,而且連任過兩屆市議員(28歲)、兩屆市長(32歲),州石油天然氣委員會委員長(39歲),還揭發過大老議員貪污;2006年,她更以勇於任事的清新形象,獲93%選民支持,擊敗大老州長法蘭克·穆考斯基(Frank Murkowski),成為該州歷來第一位女州長(42歲)。

裴琳女士近照(於華府共和黨大會發表演說、攝於2012.2.11)
圖片來源:By Gage Skidmore, CC BY-SA 3.0, 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/index.php?curid=73074007

           從美國正副總統候選人的視野角度來看,裴琳高度容或不及,但、身為一州之長,在自己通曉嫻熟的州務上,細數轄區地理位置與鄰國關係,她非但站得住腳,而且一丁點錯也沒犯

          當年,一干嗜血傳媒將裴琳的話訛轉,加油添醋地渲染成「從我家就看得見俄羅斯!」;如今,瞭解了這段冷知識,回頭再重看媒體當時對她的冷嘲熱諷,與幾近人身攻擊的歧視與霸凌,加上一旁等著看好戲的美國大眾,其實,真正愚昧無知的是誰,您覺得呢?

~ 由 黑髮男子 於 2022/06/19.

發表留言